发布时间:2025-10-17 11:22:04    次浏览
千龙网北京7月19日讯(见习记者查甜甜)手持一张二维码即可实现智能化立案,千龙网记者19日获悉,自2016年6月北京市三中院正式启用新的诉讼服务中心以来,将分散于立案、审判、执行以及诉前判后等各个程序环节的诉讼服务事项进行了“前移”,除需要法官裁决的事项,其他均可通过诉讼服务中心集中进行办理。走进诉讼中心,只需在自主设备上刷一下自己的身份证,当事人即可拿到含有个人办案信息的二维码小纸条,通过小纸条,当事人可在窗口或者自主设备上办理各项业务。与此同时,当事人需要办理的业务信息也在登录的第一时间传递到诉讼中心的数据库中,法官可及时掌握当事人需要办理的相关信息。“通过技术化的方式,我们可以知道当事人办理哪些业务,以及每个人需要等待的时间,这些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关信息,从而更加优化管理。”三中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了解,三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占地1100平米,设置了立案服务区、综合服务区、调解服务区、自助服务区、便民服务区、信访接待区等若干功能区,并设律师工作室、综合阅卷室、远程调解室、心理咨询室、智能文印中心等特色区域,配备16个服务窗口和16台自助设备,初步形成了以大诉讼服务格局为基础,大厅、网络、热线“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诉讼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北京市三中院副院长刘双玉表示,“诉讼服务中心为了提高诉讼服务的科技含量,开发了当事人信息识别检索系统,诉讼服务中获取的任何信息均可以在审判执行各个环节、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生成利用,让基础数据实现最大化利用,同时利用大数据还进一步规范了审判程序与法官行为,实现了对审判活动、流程节点的有效管理与监督。”她还强调,三中院将推动服务与审判无缝对接,中心以覆盖审判执行的大服务为目标,致力于三中院的各项服务资源整合。需要法官裁决的事项,实行前台受理转后台办理,程序紧密衔接,解决了过去各环节诉讼服务缺位与脱节的问题。记者了解到,三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还在诉讼服务主体多元化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首批选聘了12名事务性助理在诉服中心专司诉讼引导、咨询等工作,与北京市律师协会合作,在律协57个专业委员会当中选聘了30名主任、副主任级别的资深律师,以公益律师身份为诉讼群众免费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在推动法律共同体形成的同时,促进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为诉讼群众提供透明、便捷、规范的服务。市高院诉服办主任程霞表示,三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的一大亮点是坚持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用于诉讼服务的方方面面,实现接待流程信息化、办理过程共享化、事物性工作无纸化。此外,她还介绍到,三中院是北京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试点单位之一,“对于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计划在两年内实现全市开花。目前的规划是两年三期,计划在明年年底全市范围内建立诉讼中心。同时,对于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也设立了统一的标准,但是由于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不能一刀切,每个法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自己的诉讼服务中心。”